查看原文
其他

蒙曼: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蒙曼 丁中广祥 2021-09-05

【往期回读】

蒋勋细说红楼梦 | 合集80回全

蒋勋新说红楼梦 | 合集120回全

蒋勋这一代 | 合集7集全

蒋勋为你读诗 | 合集40集全

重要声明



本文素材综合整理于网络。图文分享仅供交流,版权归原作者及出处所有,如涉版权,请联系我删除,谢谢!更多精品资源,可联系我微信jddzzgx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她,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温和亲切,从容平和,知性优雅。


从2007年开始,她五上《百家讲坛》,讲授《武则天》《太平公主》《大隋风云》等内容;先后担任《汉字拼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点评嘉宾。


她引用诗歌时信手拈来,叙述历史时引人入胜,讲解人文时,随口串联的小故事更是风趣幽默,让人欲罢不能。


比如她说:元稹虽然写出了“曾经沧海难为水”,却是“历史上著名的一个深情但不专情的人”。这些趣味小知识,常常让人听得意犹未尽,希望她能再多讲一些。


作为点评嘉宾,她妙语连珠、旁征博引,在她的讲述之下,这些的历史文化知识,仿佛自带好玩有趣的属性,让人无限向往。


她以独到见解与妙语巧思,成为众人心中的“女神学者”。


有人说,在她面前,所有问题都不是问题。而她则云淡风轻地说,“求知”才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春風春雨春草春花,年年歲歲暮暮朝朝,同樣的風景,在不同的詩人筆下,會有截然不同的表達,而同樣的表達呢,在不同的讀詩人心中,又會蕩起截然不同的漣漪。所謂詩無達詁,講的恰恰就是詩的這種模糊性所帶來的豐富性,壹千個人心目中就壹會有壹千個哈姆雷特,同樣壹千個人讀同壹首春天的詩,也會讀出壹千種況味。這其實是非常非常美好的感覺。


那今天呢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這首詩小學課本裏就選到了,所以說它應該早已是耳熟能詳。但是這首詩到底在說什麽呢,是否就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只是在謳歌野草的生命力呢?我想請大家聽我再解讀壹下。


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先說題目,《賦得古原草送別》這種題目,叫做賦得體,其實就是命題作文,作文題目早已經規定好了,妳不能自由發揮,只能是“賦得”。大家都知道唐朝科舉考試裏頭很重要的壹項內容,就是寫詩,那詩不能按照每個人的個人喜好隨便寫,必須有壹個規定的題目,還得有壹個規定的體裁。那規定的題目很可能就是壹句現成的古詩,比方說“北方有佳人”,那妳怎麽寫呢?妳就必須寫“賦得北方有佳人”。那規定的體裁呢?往往是五言律詩,因為它格律嚴謹,特別容易判斷對錯。和今天的高考的標準化命題是壹個道理。


那考試既然這麽考,舉子們平時練習也就得這麽練。所以這首《賦得古原草送別》其實就是白居易當年模擬考試的作品,這樣的作品要想學好其實是很不容易的,為什麽呢?首先這個題目難度很大,古原、草、送別,其實是三個意象,古原是壹個,草是壹個,送別是壹個,這其實是當時的考生為了加大練習難度,特地給自己設置的障礙。就是三個意象的混搭,每個意象都得說到,而且不能生拉硬扯,要圓融貼切,才算是壹首好詩,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


那第二個不容易在哪兒呢?寫這首詩的時候詩人眼前可只有壹張考卷哪,所謂古原也罷草也罷送別也罷,那都是想象得出的,並沒有真情實景。


其實這個事情大家看《紅樓夢》就可以知道,妳看《紅樓夢》大觀園裏的公子小姐們,不是在三姑娘探春的邀請下,要結詩社嗎?那第壹次寫詩寫什麽題目好呢?正好賈寶玉當時得了兩盆白海棠,於是大嫂子李紈就建議寫白海棠,那這時候二姑娘迎春就說,“都還未賞,先倒作詩?”薛寶釵馬上就反駁她,“不過是白海棠又何必要見了再作?古人的詩賦也不過都是寄興寓情,要等見了作、如今也沒這些詩了。”迎春和寶釵的對話其實就是外行和內行的區別,通過想象來寄興寓情,這是詩人的功夫,需要詩人想象力豐富,而且還要寄興深遠,有所謂的雅人深致,那就更不容易了。可是雖然不容易但是白居易做到了呀,這首詩寫得非常好,算是賦得體的第壹篇。那好在哪兒呢?


先看前兩句,“離離原上草、壹歲壹枯榮,”壹句“離離原上草”,馬上古原和草這兩個意象都有了,這是點題呀。那是不是只點了這兩個意象呢?當然不是,“離離原上草”這句話是從哪兒來的呀?有沒有人想到過咱們這幾期反復提到過的楚辭《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離離和萋萋其實都是草木茂盛的樣子,所以,“離離原上草”正是化用了“春草生兮萋萋”,壹點離愁別緒其實已經在醞釀之中了。所以妳看“離離原上草”,壹句話把題目的要點全都點了出來,非常厲害。那“壹歲壹枯榮”呢?看起來只是講了壹個自然規律,草本來就是壹年生的植物,春榮秋萎,年年如此,但是詩的妙處不在這裏,在哪裏呢?妳看他講“壹歲壹枯榮”,他先講枯再講榮,這就不是我們通常說的壹盛壹衰,而是壹衰壹盛啊!落筆在“榮”,壹下子這個春草的氣象就油然而生了,而且它就給下面兩句詩留下了無限的余地,下兩句是什麽呢?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就是這首詩的詩眼所在,這兩句話寫得真通俗但是也真精神,古原草是什麽樣的草?它可不是什麽名貴品種啊,不是在花園裏特意培育的草坪啊,它就是野草,而野草最重要的特性是什麽?那就是生命力頑強啊,腳踩不怕、刀割不怕、霜凍不怕,深深地把根插在泥土之中,只待來年壹縷春風壹場春雨,馬上就恢復勃勃生機。那作者為什麽不在這兒寫腳踩刀砍霜凍?非要寫野火燒不盡呢?這就有意思了。因為所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草原上的野火可不是那種隨隨便便就可以抵抗過去的小災難,它是具有吞噬天地的力量,那妳想這樣巨大的痛苦這樣巨大的破壞,都不能毀掉野草,只待壹場春風,馬上又綠遍古原,這種烈火中重生的力量,是何等的具有震撼力呀,這就是精神好啊!其實這兩句可不光是精神好,它顏色也好,看野火是紅的,野草是綠的,這種紅和綠的搭配,本身就具有強大的視覺沖擊力。除了顏色好,還有什麽好?意象也好,野火是剛猛的,但是它最終會熄滅,化為焦土,而野草是柔弱的,但是它最終又會讓焦土重新煥發生機,這是什麽呀?這就是所謂的柔弱勝剛強,來源於中國古老的道家思想傳統,而道法自然,本來就是中國哲學的壹個重要理念。所以咱們今天讀詩的人看到這句話,都仿佛能夠汲取力量。道理就在於它根植於我們傳統的哲學當中。


壹場春風化雨,古原草恢復了勃勃生機,接下來重點就要講古原了。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野草是蓬勃的,幾乎蓋住了綿長的古道,同時野草又是清香的,仿佛把古道都整個籠罩在生命的芬芳之中,這是講什麽呀?這是在講味道。那講完味道該講顏色了,什麽樣的顏色呢?晴翠接荒城,在晴朗的壹天在陽光的照耀下,這個野草就顯得格外青翠,妳別看古道很古老,荒城很堅固,在永不停息的生存競爭裏,野草才是真正的強者,才是真正的勝利者。芳是氣味翠是顏色,它就用這樣的顏色這樣的氣味把整個古原都占領了,壹個“侵”字壹個“接”字寫盡了野草生機勃勃的霸道,就是在新和舊之間,在青春和衰老之間,大自然本能的傾向的前者。


到這裏草也罷古原也罷,都寫完了,剩最後壹句了。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這是直接點題了,題目是《賦得古原草送別》麽,草也罷,古原也罷都不是主角,只是背景,那主角是誰呀?是不是遠行的遊子呀?妳看他是如此的年輕、如此的生命力旺盛,他的心都長草了,即將沿著古道奔向遠方。我們承認遊子很重要,但是他還不是主角,真正的主角是誰呀?是那個因為送別而愁腸百結的詩人啊,他眼看著朋友越走越遠,直到消失在荒城之外,古道盡頭,極目四望只有連天碧草,這時候巨大的哀愁壹下子籠罩了他。於是“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就脫口而出,其實說到這兒大家都已經知道了,這壹句完全化用了“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但是他化用的非常自然,不用到遊子不歸的時候,只是看著遊子遠行,多情的詩人就已經是“萋萋滿別情”了。那如果妳反過來想,這個即將遠行的少年,在揮別童年揮別故鄉,面對全部不確定的未來的時候,是不是也是“萋萋滿別情”呢?當然也是啊,所以雖然壹個是走壹個是留,但是在“萋萋滿別情”這個問題上,兩個人又合二為壹了。


後來南唐後主李煜有壹句詞,也是從這個意思上化出來的,也寫得非常漂亮。哪壹句呢?“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奔向遠方是美的。離愁別緒也是美的,人生本來就如此復雜嘛,就像古原上新生的野草壹樣。


那說到這裏,很多人都願意講白居易因為這首詩贏得的榮譽,都會講那個故事:老詩人顧況本來在打趣白居易的名字,說長安居大不易,妳還想白居易?可是看完這首詩之後,馬上又說了,以妳的才華在長安立足就很容易了。這是中國人都愛聽的嘛,有關才子無敵的故事。


但是我其實更想講講關於這首詩的爭議,講詩的模糊性所帶來的審美,什麽爭議呢?其實根據《唐詩三百首》原來的註解,說這首詩不像我們理解的那個樣子,蘅塘退士當年說,這首詩其實是壹首政治諷刺詩,怎麽諷刺呢?說野草是比喻小人的,怎麽除都除不盡,總是春風吹又生,而古道那是比喻君子,所以遠芳侵古道那是小人欺負君子,荒城比喻什麽呢?比喻皇帝,荒唐的皇帝永遠願意親近小人,王孫呢?王孫比喻在朝廷鬥爭中失敗的正人君子,只能黯然離去。那如果按照蘅塘退士的理解,這才是這首詩的真諦呀,大家同意不同意呢?


参阅: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之韻   蒋勋说唐诗   大唐诗人   蔣勛細說白居易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