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研究生支教团,未来可期!

志愿云 2024年09月17日 11:30

在大连海事大学,有这样一个学生团体,它经过二十多年的风雨洗礼和成长历练,其所代表的精神品质早已成为海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是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2019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推选活动中,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室被推选为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

1999年,团中央与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支教工作的通知》(中青联发〔1999〕46号),大连海事大学99级研究生潘晓丹主动申请,以在读研究生身份参加该项目的志愿者赴青海省化隆县支教,由此拉开了海大研究生支教团“到西部去 到基层去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志愿服务的序幕。

26年来,285名海大学子奔赴青海、四川、西藏、云南、贵州等5省(区)9县18校,接力开展扶贫支教工作,累计授课13.4万余课时,服务学生超2.6万人次,志愿服务超7.9万小时,为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西部地区脱贫攻坚和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荣获各级各类荣誉164项,被服务地人民群众誉为“学识好、团队好、成绩好、口碑好”的“四好”团队。

坚持思想铸魂,突出政治引领

政治性是共青团第一位的属性,也是研究生支教团选拔培养的第一标准。学校从“选、育、管、用”全链条加强党对支教团工作的领导:支教团成员均为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支教团内成立临时党支部、各服务地支教队成立党小组,在选拔培养服务全周期贯穿理论学习培训。充分发挥支教团育人功能,建立“1+2+N”支教团宣讲模式。“1”指每年开展一次大规模支教团招募宣讲;“2”指在每年开学季、毕业季两个重要时间节点,集中宣传支教团事迹,并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场合播放支教团视频、选派优秀志愿者发言等,在学生心底埋下志愿服务的种子;“N”指在“青马工程”培养、主题团日、“第二课堂”建设、大型文体活动,以及对外交流合作中融入支教元素、彰显学校育人理念,引导更多青年学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也想为国家做一点事情,我也希望自己的汗水有那么一两滴撒得与众不同。”第21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服务队队长彭博在服务期间,除了负责三个班的英语教学,还经常临时带班讲授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每周课时量约20节。“孩子们一天一天在进步,看着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睛,听着他们稚嫩的声音,我感觉累得很值,我愿意少休息一会儿,我愿意多看他们一会儿,我愿意付出得更多。”在一次期中考试中,彭博所教的班级英语平均分达到了90+,其中一个班英语平均分达到98.5。

坚持组织强基,突出体系搭建
组织建设是研究生支教团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学校于2015年11月专门成立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室,分别负责支教地教学事务管理、慈善资助联络、活动组织策划、宣传报道以及党务工作等。学校以支教团工作室建设为牵引,进一步深化学生组织和学生社团改革,不断优化青年工作组织体系。支教团工作室每年选派优秀成员到校学生会、校团委志愿服务部、青年志愿者协会等重要学生组织和社团担任临时团支部书记等职务,不断拓宽支教团联系服务引领青年学生的渠道和载体,扩大支教团影响力和志愿服务工作有效覆盖面。在研究生支教团的影响带动下,学校志愿服务组织不断壮大,目前全校共有志愿公益类社团18个,志愿服务队17支,注册志愿者1.7万人。

“支教团的学长学姐们无私奉献自己青春的热情和知识的力量,带领祖国西部的学生‘知’大千世界,为孩子们‘行’至更远方打下基础。他们紧扣时代要求,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大连海事大学学生李晓雨的话道出了众多海大学子的心声。

坚持改革赋能,突出创新驱动
创新是支教团发展的不竭动力。为服务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改善服务地教育教学条件,支教团开创了“互联网+志愿服务”捐资助学模式,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等广泛开展支教工作宣传,争取社会各界支持。与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队、中华怀恩慈善总会、百度、腾讯等单位和慈善组织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先后打造了“西部1+1”、“笑暖童心”、“七彩假期”、“暖冬行动”、“七彩四点半”等捐资助学项目,累计募集物资超584万元,资助了服务地两万余名学生。海大师生也高度关注、踊跃参与。比如,2008级船舶电子电气工程专业全体学生筹款2000元设立船电奖学金;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1名学生用自己5600元奖学金资助了28名贫困学生;学校300名师生通过捐赠书本、体育用品等方式,点亮了300位支教地学生的“微心愿”等,在全校营造了人人参与支教、热心公益、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

“要做有意义的事,这样活得才更有意义。”第10届支教团团长李康在支教结束后,一直深深热爱着曾经奋斗过的那片热土,毅然辞去待遇良好的工作返回青海,成立了同仁县志愿者协会和同仁县公益协会,建立七彩小屋、“新希望”培训学校和“好孩子”微信平台,继续在这块热土上播撒青春的梦想与希望。

坚持实干增效,突出育人主业
教书育人是研究生支教团的中心工作。支教团组织开展了“扬帆”“启航”“筑梦”“深蓝”四大计划,统筹“教学质量提升、情商教育培养、义务补课辅导、捐资助学”四方面工作,推动支教服务工作提质增效。在此过程中,充分利用海大教育教学资源,促进东西联动、校际融合。比如,充分利用学校教学实习船,采用实景拍摄、VR虚拟现实等手段为服务地学生云端授课,使学生零距离了解船舶和海洋,促进教学相长、共同提升。再比如,外国语学院近200名师生手绘近700张“加油明信片”,为支教地毕业班学生鼓劲儿助威等。值得一提的是,在云南服务地参与支教团义务补习的两名学生,分别于2019、2020年以优异成绩圆梦海大;2024年,西藏服务地志愿者所带班级的一名藏族学生考入海大,书写了“今日西部结缘,明日海大相聚”的佳话。

阿旺尼玛从初中时学习成绩一度班级倒数,到高考排名文科年级第一,这段“逆袭”经历的背后,有着研究生支教团的助力。2021年,阿旺尼玛高一进入西藏林芝市广东实验中学学习。同年,大连海事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前往阿旺尼玛所在的中学志愿服务,其中王茜、杨韵、窦玉莹就分别担任阿旺尼玛所在班级的数学、英语、地理老师。高二时,第24届支教团成员李佳辰、吴刚接力担任了阿旺尼玛的地理和英语老师。在老师们的影响下,阿旺尼玛高中时的成绩一路跃升,最后稳居班级第一名。当被问及成绩“逆袭”的原因,阿旺尼玛说,这离不开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老师们的帮助。“支教老师们的一言一行都激励着我,除了授课,老师们会说‘只有努力学习才会收获一个美好的未来’,‘不付出一定不会有收获’。”

聚焦品牌建设,突出服务导向
榜样的力量直抵心灵。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26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志愿者,诞生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学校深刻认识到,将这支队伍建设好、培养好,对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升青年志愿服务工作质量和成效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学校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方面,通过建立健全支教团选拔培养制度、实体化建设研究生支教团工作室、整理汇编支教团事迹材料,建立支教团成员信息库等,不断加强支教团内涵研究和文化建设;另一方面,着力突出支教团的学校特色、行业底色和青年本色,将支教团树立为学校典型进行重点培育,不断提升支教团在青年群体中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为了理想,绽放光芒,梦想的力量不可估量;清波碧浪,有你们在我身旁,靠着臂膀,燃烧着自己的光亮。”大连海事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歌《与你同在》中的歌词,是海大青年扎根西部教书育人、爱心接力的真实写照。面向未来,大连海事大学团委将继续传承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构筑完善海大特色志愿服务体系,持续推动研究生支教团工作融入共青团事业、融入西部发展,为服务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来源:“大连社会工作”微信公众号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志愿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