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代大权|“盛世印迹——202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述评

《美术》 美术杂志社
2024-09-04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当 代 美 术

Contemporary Art

“盛世印迹——202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述评


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副主任|代大权

摘要:中国当代版画的进步体现在对创作主题的理解、对审美观念的更新、对本体语言的把握和对画面构成的拓展。因为对主题的认识更开阔、更深入,所以有了新的表现欲望;因为对版画审美观念的更新,所以有了新的表现意识;因为对版画本体语言的深研,所以有了新的表现语言;因为对画面构成关系的变革,所以有了新的表现特点。此次百家金陵版画展为这几个方面的变化提供了展示的平台,无论是典藏、收藏作品,还是入选作品,都见证了中国当代青年版画家在盛世动人的行旅与印迹。


中国现代版画的行旅自20世纪30年代鲁迅、郑振铎等大家倡导开始,就以新兴的力量,以创造的主旨揭瓮拨醅。从此,中国版画进步的节奏再未停歇。在历经延安与重庆的“两区版画”、建国与建设的“双新版画”、返正与开放的“并进版画”后,至今中国版画一直在与时代、社会、人民比肩同行,当代社会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巨变,为版画提供了新的思考角度和内涵。新兴之火不曾煨烬,创造精神尽待燎原,青年版画创作随着新时代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每年仅就青年的版画展览此起彼伏,当代青年已然成为中国当代版画创作的主力军。在中国美协指导下的“盛世印迹——202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汇聚了全国不同地区的优秀青年版画作品,以新青年、新创作为特点,成为对新时代版画含义最真切的诠释。“唯新”一直是百家金陵展览重要的特征,是这个已形成全国影响的大展潜在的生命品质,此次展览对中国当代版画创作主题的理解、对审美观念的更新、对本体语言的把握和对画面构成的拓展等诸方面都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展出的作品体现出新的表现欲望、新的表现意识、新的表现语言和新的表现特点。


陆凡《船歌》铜版 50cm×100cm 2023年 


应金飞《风骨峻峭遗尘埃——黄宾虹》

水印木刻 164cm×117cm 2023年



中国当代版画承继了新兴版画其命维新的追求,面对新的时代主题,版画家有着独特的理解与认知,把主题性创作视为自我主体性表现的孵化地,把对共性认识的客观性与个性认识的主观性结合为表现的积极性,为当代版画创作拓宽思路。共性化的要求与个性化的表现非但不矛盾,反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切磋、相互理解的机缘。随着对国家宏观意识和民族共同体认知的肯定,当代版画家在创作主题方面深入刻画。例如,杨凌媛的《刹那·2》、尹伊阳的《云雾敛》、应金飞的《风骨峻峭遗尘埃—黄宾虹》、丁悦的《越过青藤》、左维的《寂空山之六》、刘道远的《父辈的勋章》、林风清的《如梦令·秋水》等作品,主题不再是空洞的概念,不再是规范的表现,而是从个人立场去观照的意识空间,在这一空间中,画家作为创作的主体享有充分的想象自由,在多维度的想象中,主题逐渐转化为以画家为主体认知的客体,而客体的客观存在又决定着主体的主观辩证。


从主题到主体的转化,画家把对主题的感受融化在平和舒缓的表现意蕴之中,拓宽了画面的意趣、意境和意义的空间。故事在可有可无之间,情节在如梦如幻之际,不纠缠黑白分明的切分,而是讲究融洽含蓄的包容,画家对主题与内涵的认识也不再局限于一人一事,或某时某地的具体行为或事件。画面主题经过审美的完善、空间的拓宽与时间的延展相依互动,引导观者打破认识的局限,用更主动的理解去开阔自己的视野。主题或主体的存在对画家、观者而言都不再是口号或标签,而是个别对整体的归依,是个性向共性的靠拢。


陶缀《寄畅清幽》水印木刻 150cm×110cm 2023年


谭耀林《运河晨晓》水印木刻 157cm×100cm 2023年


入选“盛世印迹——202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的当代版画家都有着年轻的优势,年轻不仅意味着血气与方刚,更有敏锐和直率,所以观者在视读百家金陵版画展览时有股莫名的感动和惊喜。随着画家的理解更加深刻,宏大叙事可以融洽地与个别表现结合,寻求绽放。也只有如此,满园的芬芳才源自每一朵花的争春。举国家之力倡导的主题性创作只有转化为每个艺术家的主体行为、自主行为、个别行为,才可能聚力成百花的春天。



在对版画审美观念的更新方面,百家金陵的版画作品更注重表现意识。意识不仅先于体验,也先于观念,许多参展的版画家不以观念先入为主,而是以直觉去把握表现,让真实的感受贯穿画面始终。如栾剑的《古运新颜入画图》、李燕春的《生长秩序》、李玉静的《Balance—3》、康蕾的《母亲的背负》、冷光冕的《纪念碑谷》、邹海艳的《上升的力量》、邹向群的《稻香之约》、瞿作纯的《时光叠变系列之四》、隋颖的《秋·影》、徐张强的《静夜思》、张重波的《远山上有白雪和黑鸟》等作品,强调了审美意识,表明了审美想象与客观再现之间的区别就是想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许多人误以为艺术的美只能想象,只存在于对想象的酌情定意之中,似乎忘记了事物的两面性,即距离产生美的同时也可能产生丑。丑现形于画面中不是表现对象,而是为更进一步的比较提供可能。因而,许多版画家只提供比较而不去说教,焕发观者在品读作品时的主观能动性,让品读打开意识流的同时,融入审美的境界。


丁悦《越过青藤》综合版画 111cm×68cm 2023年


尹伊阳《云雾敛》铜版 80cm×60cm 2023年

无论画家还是观者,审美的过程常常在同步中产生共鸣,如果有艳阳高照,也自然有皓月当空;有心如潮涌,也应该有一声浩叹。百家金陵的版画作品有别于以往的一个重要变化,即是对版画审美观念的再读,这里的“再”不仅是表现行为,更包括了审美对象,是审美主客体的合一。再读共体的主角就是想象,想象把距离虚置于空间而不会即现于实景,让人们在现实中得到喘息之机。于是,在优秀的版画作品中,概念以想象之“想”稀释了积垢,以想象之“像”刷新于无形,无形之形在观者的视网膜上成像,进而挖掘观者积极的思想资源。


曹春红《刺叶青青》铜版 50cm×60cm 2023年


蔡承志《面容·筑梦人》黑白木刻

120cm×120cm 2023年

当代版画创作的另一个重要的理念是把自然看作艺术最高的境界。许多老版画家在经历了几近一生的创作后,常常为画面关系构成的固化所困扰,也常常被儿童画的无拘无束所感动,遗憾画作中的天籁与童真尽失。实际上,在人类的认知过程中,一种必然是要用更多的偶然去调校、修正,只有这样才可能感觉到什么是真切的自然。但这也只是接近而已,很难再重拾童真与初心。艺术的每一次创作如果达不到创造的境地,找不出“维新”的出口,就必然是对自我固化的又一次积叠。绘画的形式构成不仅是画面规则的体现,还表现着画面意识的沉寂或升腾。当下,中国版画之所以引人入胜,正是对画面的形式构成有着明显的表现意识、自我意识。悟到即拾到,拾到的虽然源自意识的偶然所得,偶然却比必然更年轻。


唐满文《鸟语花香》铜版 69cm×120cm 2023年


郭峰《鲲素》石版 17cm×41cm 2023年

夏玉清《成昆铁路》铜版 74cm×95.5cm 2023年


康蕾《母亲的背负》丝网版 151cm×113cm 2023年


王艺霖《大国工匠》丝网版 88cm×52cm 2023年

在传统的绘画识读逻辑中,观者看不明白或想不通透,常常是在试图解构美术作品时的必然结果,而心有所动甚至豁然开朗则可遇难求,表现意识在这里也常常孤掌难鸣。因而,优秀的版画创作也必然遇到具有一定审美意识的观者,这样的观者对版画家同样是可遇难求。意识是先于沟通而存在,艺术创作起到的沟通作用显而易见,百家金陵版画展在策划之初,就明确了版画家与观者之间,如何通过作品的传递达到相互沟通的目的,这也是本次展览为什么会产生全国性影响的重要原因。



当代版画新的发展,必然以青年为先、创新为先、多元为先。在对版画本体语言的把握上,以青年为主的当代版画创作意态丰饶、风格各异,在尊重共性的前提下,强调个性的自然呈现。时代转型期让所有想象皆成可能,让所有语言皆能独到。现实节奏的加速,让传统中的经典意识被不断分解和重构,社会文化的多元并举让当代版画异彩纷呈。无论对人还是对事,更个性、更主观的判断形成了更丰富、更细腻的表现。蔡锡壮的《忆·山那边》、陈词永的《疾风——跃》、吴苏的《一脉滢涟NO.1》、方原的《朋友圈》、王艺霖的《大国工匠》、陈丽祥的《臆想系列》等,这些百家金陵版画展上格外引人关注的作品,无论是传统语言范式的黑白木刻、套色版画的凸版、干刻与美柔汀凹版,还是在水印版画中的凹凸互动,都在版画的传统语言中开拓出新形态,建构新的审美框架,尤其是在避免对现实再现与重复时,语言的表述必然要“换一种说法”,这既是当代版画试图努力的方向,也是在革故基础上的大胆鼎新。每个时代都会因不同的时代特点,而具有语言表达的时代特征,百家金陵版画展上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将这一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新的表达让即便是一般性的主题,也表现出了不一般的意味。


杨凌媛《刹那·2》水印木刻 104cm×104cm 2023年


祝拓《雨之书》水印木刻 54cm×78cm 2023年


首先是语言品质的提升,画家是画作艺术语言的主人。其次是在运用语言时,自觉或不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当共性的表现、共性的语言如山一般横亘在面前,优秀的画家便像水一样绕山而出,不畏山高路远、不畏山道崎岖,不是在山里自得其乐,而是奔出山外寻访机缘,山外的世界是更大的挑战,但只要语言不落俗套,就总会有不同凡响的表达。个性与共性在对立的同时也在融合。融共性之资以为个性之源,关键还是画家认识事物的角度,换一角度的观看怀想,会产生换一空间的意韵视像。版画语言的本质和其他绘画手段一样,都是建构于“痕迹”这一基点,如何创造出新的“痕迹”,对当代青年版画家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形成传统版画语言的平、凹、凸、漏等不同版种的痕迹。从材质到工具的物性特征,当代青年版画家正是以自己敏锐的生命体验去感知版画材质的物性价值,并唤醒了这一价值的潜质,丰富这一价值的表现,让版画的本体语言有了质的变化和新的可能性。在黄杰晖的《归来·魂归大江》、夏玉清的《成昆铁路》、周蕴智的《钱塘塔图志》、陈济生的《阡陌春姑》、石瑞的《开卷有益》、王云燕的《夏日晚风》、谭耀林的《运河晨晓》、魏巍的《室内景观系列二》等作品中,观众会透过画面看到画家,好的作品不躲不藏,画家的真实力透纸背,画家的真诚感动观众。


魏巍《室内景观系列二》丝网版 89cm×66cm 2023年


曹欧《古事新绘组画》水印木刻 170cm×101cm 2023年


李小彬《舞·幻》水印木刻 102cm×120cm 2023年


祁耿《黄海晨光》水印木刻 141cm×109cm 2023年



只有画家自我足够真实、真挚和真诚,才可以与观众无距离地沟通交流,让观者从视觉到心理,从有形到无形,从可视到可想,完成审美的深化与提升。画家作为一个“人”的凸显,首先是不染的品质,在浮躁中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其次是有为的修为,践行版画精专久长,还有独特的个性,自身魅力让其卓尔不群。百家金陵画展以“百家”为名所任者重,所守者简,简到人的存在一目了然,画家的品质、修为与个性在这个展示的平台上一目了然。以往许多版画展览强调方向、立场或主题,而版画家的真实并未得到真正的伸张,这次观者在“盛世印迹——2023·中国百家金陵画展(版画)”的展示中看到更多具有优秀版画作品,正是对版画家个性与真实的彰显。


臧亮《在途》黑白木刻 121cm×81cm 2023年


陈丽祥《臆想系列》铜版美柔汀 74cm×60cm 2023年

卿玉剑《梓墨镌镵》木口木刻 121cm×30cm 2023年


刘洋《晨曦初照》水印木刻 170cm×115cm 2023年


从版画家的角度看,选择怎样的展览,常常有着不同诉求,百家金陵展不论是版画,还是油画、国画,实际上都在百家争鸣中体现了百花齐放,因而画家对这一展览的选择,与展览的宗旨和追求高度吻合,在肯定自身个性的发展上,也肯定着展览的个性,促成着展览的发展。


在任何一次关乎版画的展览中,如果艺术不张扬、创造不张扬,个性便只剩下对技术的痴迷。纵观中国版画的历史,版画在传统的延续中,正是以技术为宗、为本。版画从印刷中来,从技术中来,印刷孕育了版画。在版画从版到画的历史变革中,曾经有过很长时间的纠结和争议,是20世纪30年代的新兴木刻运动的当头棒喝,让版画转换了从仆人到主人的身份,了然于心的创造星火,于今日早已成为版画艺术的生命之火,谁是手段?谁是目的?不但分界着技术与艺术,也分界着役物还是役于物。历史传承的再现为当代艺术表现提供了可能,却也不时抑制和左右着表现,干扰和诱惑着创造。这次百家金陵版画展览中的许多版画都真切地反映出当代版画家的思考和判断。作品更多地体现画家努力让技术与艺术在作品中相依互动,而这一结果肯定源自这些个性表现的引领。


表现欲望丰富了主题,表现意识丰润了形式,表现语言丰沛了内涵,表现特点丰饶了个性。物物而不物于物,念念而不念于念。如此,中国当代版画才可能镇定浮心、挣脱物役,才可能为盛世留下足够精彩的印迹。





往期精选

目录&卷首语|《美术》2024年第2期

唐宏峰|从全球美术史到图像性的全球史

高天民 潘晓华|东方既白——“五星出东方国际美术大展”述评

潘欣信|细把江山图画——写生观视野下的“青岛画院山水画创作回顾展”

施錡|新世纪日本禅宗艺术交流研究——以黄檗美术为中心

牛宏宝|姜宝林对笔墨语言的传承与现代转化

刘艳卿 屈健|“出奇”与归真 ——王子武的艺术探索道路

宗洁|数字媒介语境下美术馆传播范式的多维转向

沙永汇|构成与造型——我的主题性版画创作

牡丹|刘既漂的装饰艺术实践及理论建构

李逸轩 吴卫|香港高等艺术教育创建者——陈士文及其艺术思想源流探究

杨洋|“纹”以载道——20世纪三四十年代常书鸿的装饰艺术思想与油画民族化探索

郭师若|“薰琹的梦” ——庞薰琹20世纪上半叶的工艺美术探索

蔡拥华|石门何处寻——沈宗骞《石门观瀑图》研究

赵亮|石湖烟水望中迷——文徵明石湖图像研究

李彦霖|高凤翰《甘谷图》及其题跋——兼论康乾时期齐鲁文人书画交游

张令伟 刘晓雨|“文雅传统”与“中国风”背景下的波士顿画派研究

孙小訸|精神视野中的风景——乔治·英尼斯及其色调主义转向



《 美 术 》

创 刊 于 1950 年

中 国 文 联 主 管

中 国 美 术 家 协 会 主 办

CSSCI | 北大核心 | AMI核心





投 稿 信 箱

| 专 题 研 究 | 靳 浩artmsyj@163.com

| 当 代 美 术 | 施 晓 琴(展览评介)
artmsyj@163.com
吴 端 涛(个案研究)
 artmsj@163.com
靳 浩(现象观察)artmsyj@163.com
| 近 现 代 美 术 | 杨 灿 伟
artmsx@163.com

| 古 代 美 术 | 吴 端 涛 artmsj@163.com
| 外 国 美 术 | 张 冰 纨
artgwsx@163.com

| 文 萃 艺 荟 | 靳 浩
artwcyh@163.com


国 际 标 准 刊 号

ISSN1003-1774

国 内 统 一 刊 号

CN11-1311/J

订 阅 方 式
邮 局  |  邮 发 代 号:2-170定 价 38.00元
编 辑 部010-65003278

010-65063281

发 行 部 010-65952481广 告 部 010-65003278欢  迎  订  阅
地址  |  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安苑北里22号

中国文联5层

邮编 | 100029


一审:陈娟娟  

二审:吴端涛  

         张   玉  

三审:盛   葳  

终审:张   瞳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美术》杂志社微店订阅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美术杂志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